---------------------------------书艺传承与书法创新-----------------------------------
-----------------------------------------陈之泉------------------------------------------
书法是一种平面艺术、纸墨艺术,从其发展历史来年,它是由表述人意的实用符号,逐步过度到今天纯粹的欣赏艺术。
艺术是什么?艺术是点缀空间、引人注视,让人畅心悦目,令人心情舒畅的一种特殊作品(商品)。
流行于市场的商品款式,它必须随着时代的前进、季节的变换、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变化而变化。千秋一面的商品式样,其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是有限的。因此,它必须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逐步有所创新才行,否则竟自取消亡。
艺术品也是如此。艺术品是供人欣赏的,也有一个艺术造型的创新问题。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艺术创新是艺术品生命力的体现和延伸。
书法艺术作品,是最接近人们生活的一种艺术品,其欣赏价值的提高、传世寿命的延长,是要在不断创新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书法如何创新?我在我撰写的《当今书法之我见》一文中讲道:“作为在中国延系数千年之久的书法艺术,要进行创新,也只能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绝不能故弄玄虚、刻意求怪、拆字重组、败坏书风。要提倡创作具有挺拔、潇洒、刚柔、俊俏之艺术感的书法作品,遏止滥造带有狂怪、粗野、丑陋、失衡的所谓的超古的奇特艺术”。
我于2003年退休。退休后,开始从事书法活动。十多年来,在书写篆体书法方面做了一些试探,有了一些创新,也有了一些体会,现就此问题想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与同行们共享。
一、 书写篆体书法要掌握的基本要点:
我书写篆体书法是从上世纪的1968年开始的,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这几十年来,尤其是退休后的这10多年, 我的篆体书法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对于如何写好篆体书法也有了下面一些体会。
不论书写什么样的书体,首先要考虑整体布局问题,考虑正文、落款、章子在书法作品中的合理位置,考虑正文的排列、字体的大小、线条的粗细、造型的美观等问题。布局的方法,可以用叠格子的方式确定。整体布局好了,要力争每个字都能写得好、写得俏,写得有特点、有韵味,实现个字奇葩的要求。个体字形要好,其字体尺寸要合理,原则上宽与高之比以1;1.5为宜。每个字是由线条组成的,笔者要事先考虑合理均布线条的位置,使其线条之间的留白基本均等。书写时,笔者的思维活动要紧紧围绕字体造型艺术美的目标来进行,并要领先于笔墨之前,做到思在笔先、意墨同行。行笔过程中,要做到笔与墨同步,眼与手并用,力与形谐和;还要做到横线平、竖线直,彰显竖向线条挺拔、横向线条平稳,线与线的交叉处笔墨要略显粗壮,以示字体的结构严谨、整体稳健、线条挺拔。书写中,还要善于发现字体结构的对仗部分。对仗本身就是艺术,要努力将左右的对仗部分写得一模同成、一母同生。篆书的圆润多体现在线条的拐折处及其两端。拐角处要写得顺畅、圆滑、径向均等,线条的两端要饱满、圆挺,与线体相接吻合。在线条的成型中,如能形成枯笔造型,那更美妙,但不宜刻意求枯,要顺其自然,枯墨并行,自成艺景。
为易于记忆,按上述精神,将其整理成如下四字歌:
整体布局,首当其仲。个体字型,奇葩力争。外型尺寸,长方适当。线条多寡,均布为上。思在笔先,意墨同行。笔到眼到,边写边想。行笔稳妥,拐处柔和。竖线挺拔,平线勿坡。留白均等,突出对仗。交叉之处,笔力粗壮。一笔成形,且莫瞄重。枯笔自成,彰显新颖。句句切记,艺韵必成。
二、 唐朝李阳冰玉筋篆的临摩和传承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我带队到英国有关城市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业务考察,期间,我们组织考察成员到伦墩的大英博物馆进行了参观。参观过程中,无意之间,在其中国馆内发现了我国秦朝时李阳冰宰相创作的一幅书法作品——用玉筋篆写成的《循连环》。此幅古代书法作品,有诱人之气息、夺目之功能。它,一下子把我吸引过去了。
此前,我因学练篆书已经若干年了,对篆体书法之古朴、圆润、俏丽、柔美的造型特感兴趣,于是,我就悄悄地将其用照相机照了下来。回到广州后,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在夜间投放到我家里的墙面上,边看、边捉摸、边思考,经过数次模仿,将其放大写在宣纸上,形成了一幅摩仿李阳冰大家的篆体书法作品。这幅作品,自认为摩仿的准确度在97%以上(见《陈之泉多体书法》专著)。
自从临摩了李阳冰这幅篆体书法后,我的篆书造型就基本固定在他的篆书造型基础上了。在此之前,我学写篆书没有跟过那个老师,也没有临摩过那个书法大家的篆体,其造型自成一体,没有固定的模式,其章法不同,有多种写法,这从《陈之泉多体书法》这本专著中即可看出。
退休十多年来,我书写篆体书法的惯性已经形成,其章法基本上固定在李阳冰玉筋篆的基础上了。本文第一部分所谈书写篆体书法的体会,就是按照书写李阳冰玉筋篆的体会写出来的。
三、 秦始皇诏版对本人书法布局的启示
书法艺术的欣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水平,二是书法作品个字的书写水平。其中布局的好与不好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书法作品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毛泽东的行草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在很大程度上是比较理想的,其字体大小有别、粗细不一、错落有致,让人观赏起来比较赏心悦目、耐人寻味。
上世纪末期,我在翻阅一份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了秦始皇的一幅书法作品——《秦·诏版》(即秦始皇当年的手令,刻在铜钣上)纸制复印件。此复制品,全是当年秦朝时使用的小篆字体,看上去很有点特色:大小不一、粗细有别、左右错位、歪歪扭扭、别有风味;但是可以看得清楚,并可以按其不规则的顺序读成句子。
这幅古人的书法作品,对我很有启发。当时我想:这样的布局排列,虽然不是十分整齐,但看起来风味别趣,字体富于变化,画面活泼有趣,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诱人深思。于是,我就在一张16开的打印纸上,以“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为书写内容,在其上进行了布局设计。初写完之后,又作了一些修改,觉得画面新颖、情趣丰富、美感突出。接着,我用笔墨就在四尺的宣纸上进行正式创作。这第一幅在布局风格上进行创新的作品,写完之后,自觉很美,略感得意,全身精神抖擞,好像是完成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任务似的兴奋不已。但再仔细检查一遍,发现漏掉了一个“春”字(不争春的春字),我的心“涮”地一下提的很高,当时感得十分遗憾,责备自己书写时太粗心大意、不够慎重。
在此心情之下,我坐在那里沉思了一会儿,心里在想,看看有没有补救的办法?时过不久,我意识到,这种布局不同于一般整齐规矩的布局,它有修改之余地。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用毛笔把这个漏掉的“春”字,以最小的字形填在“争”字左下方,再一看也没有觉得新补上去的这个“春”字有损于画面的完整性。我十分满意。就这样,我在书法布局创新上的第一幅作品问世了。
之后,我特意为这幅书法撰写了如下一段解说词。
这幅书法之特点是:无序中隐含着有序,有形中固留有无形;构思匠心,书写谨慎;横不成排,列不成行;左右偏位,意趣无穷;墨迹贵在虚实之间,“实”则有欣赏之基础,“虚”则有驰骋之余地;字体典雅而古朴,形态大小而相间;笔墨俊俏而有韵,线条稳健而挺拔;整体神韵四溢,单体造型奇葩;审视中见词意不凡,欣赏中显潇洒自如,字里行间扬溢着一种刚劲有力、耐人寻味的艺术情趣,给人以形式美和旋律美的享受。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对画面在布局中“有驰骋之余地”这句话很有体会。
就这样,这幅书法作品,作为在布局上的一种创新,就公开发表了。自从2007年发表后至今,在全国各类书法活动中已荣获金奖或特别金奖十多次了。这充分说明,书画界及其书画爱好者对这种布局的认可和欣赏。
四、 建筑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书法是艺术,建筑也是艺术。从表面上看,书法和建筑是两个隔行隔山的不同领域,似乎相互不搭嘎。但是,它们在艺术这一特点上有相通之处。
我是学建筑的,我知道不论是古建筑还是当今之建筑,即讲实用功能,又讲观赏功能。不论从外观上还是从内部构造上,客观要求建筑师们设计的建筑物,不仅要结构安全可靠,而且要外形美观漂亮。这些要求,体现在艺术上应该是:稳定、挺拔、对称、圆润。这四句话八个字,是书法和建筑共同拥有的特点,尤其是对篆体书法来讲更是如此。
稳定。建筑物从设计开始,就要求结构安全稳定,外观造型优美,绝对不能出现头重脚轻、结构不稳的现象。书法也是如此。写好的一个字,看上去不能头重脚轻、上密下疏、整体失稳。因此,我在书写篆体字时,要努力做到其下部的宽幅不小于字体上部的宽幅。即便是下边是两点,也要写成“八”字形,给人一个稳定的感觉。
挺拔。建筑物要显得挺拔、高大,就要突出建筑物外部的竖向线条。同样在篆体书法中,为了使字体显得挺拔,首先要将字体的外型定格在竖向与横向尺寸之比不小于1.5:1.0的范围之内,然后,在书写过程中,必须把竖向线条写得笔直,不得有倾斜、弯曲现象,就是在楷书中的“撇”和“捺”,在篆体字中也要力争写成竖向线条。这样这个字就显得亭亭玉立、精神抖擞、高雅大方。
对仗。古代建筑特别讲究对仗,如一般庙宇中太和殿、大雄宝殿等,不仅平面、立面是对仗的,就是门庭、柱础、柱头、屋脊、檐口、山墙等部位,都很讲究对仗;既便是室内家具也比较讲究用对仗的手法进行摆布。人体和动物对竖向轴线为中心,其体形也都是对仗的。因为对仗本身就是艺术、就是美,是一种自然美、生态美。作为篆体书法中的每个字不见得都是对仗的,但是能够对仗的字,要尽量写得对仗,这样就自然彰显出其自身的原始美、古典美。
圆润。圆是由半径相同的曲线构成的。曲线本身是一种艺术线条,圆是曲线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她具有完整美和闭合美的态势。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中,往往利用圆这一艺术元素处理一些建筑部件,如柱础、柱体、隔栅上的图案等等。还有建筑物墙体上的阴角和阳角,在施工中用圆溜子处理后就显得美观多了,不仅好看而且实用。尤其在美国的居住建筑中,到处可以看到这种做法,她给人们视角一种美感。圆润这种艺术手法,同样可以用在篆体书法的书写中,其线条的拐折处,力争将其写成半径相同的圆弧;所用线条起笔和收笔的端部,通过笔峰的运作,尽量将其形成半圆形的,这样看起来就显得柔和、圆润多了。
总之,稳健、对仗、挺拔、圆润组合起来,给人的感是一种韵律的美。什么是韵律的美?是字体的造型、结构、线条形成的形、线、力、态之组合美。真正美的书法,体现在韵味上。韵是什么?韵是一种美的享受。诗词要押韵才美,声音要和谐才美,舞蹈合节奏才美,色调搭配合理才美,人体比例协调才美。这就是韵。美的东西让人看上去是一种享受。好的书法,让人看了之后,感到是心灵和精神上的一种享受,越看越爱看,越看越想看,看而不厌、思而有意。因为她的结构合理,线条柔润,运笔有力,形态优美;从整体布局上看:横竖间距合理,层次错落有致,边际留白恰当,印章位置适中。
2014年5月8日